创始人

程天颐
程天颐是美术馆2050(Museum 2050)的创始人。她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古典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视觉、材料和美术馆人类学专业,并完成清华大学 Schwarzman 学者项目。她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曾供职于苏富比和龙美术馆,并且长期为 Art Asia Pacific 杂志撰稿。她热衷于发掘中国私人美术馆的潜力,倡导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推动艺术课程的设置,她希望“美术馆2050”能够促成国际艺术机构和中国艺术机构之间展开更多有效的对话。

谭骊
谭骊是余德耀基金会的副总监 。曾供职于“上海种子”项目研究及展览部。“上海种子”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6年启动,是壹个大型的跨学科创意平台。“上海种子”的工作经历、早期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和MOMA策展部门的工作经历让她意识到艺术机构在中国语境中的重要性及其创新潜能。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艺术史专业,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批评与策展研究专业。

张艾杉
张艾杉是一位独立策展人,曾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苏富比等艺术机构从事展览策划、项目管理和社交媒体运营的工作。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她的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艺术和媒体学,并重点研究美术馆视觉化项目的增长现象以及其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她对艺术和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着浓厚兴趣,并希望可以结合艺术和科技以促进文化艺术的交流、建立艺术与社群的联系。
咨询委员会
卢迎华
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
卢迎华, 艺术史家、策展人。她是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者,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是 frieze艺术杂志特邀编辑,也是《Exhibitionist》编委会成员之一。2011年她担任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评委。她也是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的评委会成员之一。2012年,她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2年至2015年,她担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3年,她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她也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
孟淑娟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行政总监
孟淑娟于2012 年 8月被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宣布委任爲行政总监。在此前,孟淑娟曾有近十年在非营利组织的高层管理经验。
从2009年至2011年,孟淑娟担任位于纽约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的总监,2011年7月离任,任职期间成功地将美国华人美术馆发展成一个主流国家博物馆。孟淑娟同时也是美国华裔非营利组织『百人会』的行政总监,该组织发起人有知名建筑师贝聿铭、音乐家马友友等。在纽约的工作之前,孟淑娟在曾于1992年至2002年在香港工作。她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及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联合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张温惠
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曼努埃拉与伊万·沃思讲师
张温惠2003年获得约克大学艺术史及英国文学专业学士,2004年和2011年先后取得伦敦大学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博士生论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奇观”在Briony Fer教授指导下完成,探讨了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当代艺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关系。她目前的研究重心为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东亚及东南亚艺术、颠覆性实践、地区政治、语言艺术以及互联网视觉文化。在2012年成为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现当代亚洲艺术曼努埃拉与伊万·沃思讲师前,张温惠曾被委任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策展人、英国泰特现代美国馆策展助理。在2014年,她曾参与策划『我们从未参与过: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并在2016年参与于英国奇切斯特举办的『壹个美丽的乱局: 中国当代艺术在 Cass雕塑基金会』 的策展。
周颖
助理教授,香港大学建筑学系
周颖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和香港大学建筑学系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东亚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机构架构,并曾与来自新加坡ETH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的Kees Christiaanse,以及来自巴塞尔ETH工作室的Herzog & de Meuron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周颖的研究成果曾于『Critical Planning』、『Urban China 城市中国』、『Frieze』、『Leap 艺术界』出版,并于深圳双年展、慕尼黑Haus der Kunst 、瑞士建筑博物馆等机构展示。周颖出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取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学位、ETHZ博士学位。